善意的谎言应该怎么说?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4-11-02】善意的谎言:教育中的利与弊
一、大灰狼的故事不顶用了?
宝宝在两岁左右的时候,常常调皮捣蛋,妈妈为了让他乖乖睡觉,常常用大灰狼来吓唬他。宝宝听到大灰狼来了的话后,会立即乖乖睡觉。这是因为两岁的宝宝天真、简单,容易受哄骗。妈妈常用大灰狼来哄骗宝宝,可以轻而易举地达到预期目标。但是到了三四岁,宝宝不再怕大灰狼了,这种方法不再有效。
二、乞丐的故事让宝宝增强同情心
有一次,宝宝在街上遇到了一个乞丐,宝宝对他很警惕,很紧张。宝宝对乞丐的种种问题充满好奇,妈妈为了满足宝宝的好奇心,解释了乞丐的情况。宝宝听完后,还扔了两颗糖给乞丐,表现出同情心。这说明妈妈的言论影响了宝宝的行为,是个好妈妈的作为。
三、“你不洗澡,就要变成乞丐啦!”
有一次,宝宝不肯洗澡,妈妈用威胁的口吻说:“你不洗澡,就要变成乞丐啦!好脏哦!”这个方法奏效了,宝宝立即自己脱了衣服去洗澡。这说明在儿童形成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妈妈以何种态度和方式去引导宝宝行为的发展方向,决定了宝宝的哪些行为会消除,哪些行为会保留。
四、“妈妈不要你了!到大街上当乞丐去!”
又一次,宝宝不肯收拾玩具,妈妈一急说:“你不听话,妈妈不要你了!到大街上当乞丐去!”宝宝被吓到,大哭着求饶,之后去收拾了玩具。这种方法虽然奏效了,但是妈妈的过激言行也让宝宝感到恐惧,这种方法可能会对宝宝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五、孩子不是捡回来的,别开恶意玩笑
有一次,妈妈开玩笑说宝宝是捡回来的乞丐孩子,宝宝对此深信不疑,询问了详细情况。妈妈解释后,宝宝沉默了。这种开恶意玩笑的行为虽然出于善意,但是会让宝宝对周围的世界产生不可靠感,对宝宝的心理和思维逻辑形成造成困扰。
六、妈妈应少说“撵宝宝出去做乞丐”
妈妈在生活中常常说一些恶意玩笑,比如说要把宝宝撵出去做乞丐。这种言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宝宝的行为和心理情绪。宝宝对待小妹妹的语言暴力倾向可能就是受到这种言论的影响。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纠正。
七、结语
善意的谎言虽然出于对宝宝的无限期待与关爱,但是谎言的使用可能会对宝宝产生负面影响。妈妈应该以诚信和真实来引导宝宝的行为和思维逻辑的形成。要培养心智健全的宝宝,除了要有一颗母爱之心外,还要从我们一点一滴的行为做起,自己不说谎,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让宝宝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真诚可信。这才是好妈妈真正的爱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