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呼和浩特家教
当前城市:呼和浩特 [切换其它城市] 
hhht.eduease.com 家教热线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呼和浩特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呼和浩特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400-6789-353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呼和浩特家教网 > 家长加油站 > 中学生学霸社交障碍:从成绩中寻求心理平衡

中学生学霸社交障碍:从成绩中寻求心理平衡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15-12-16 这是全省最好的高中之一,每年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占全省的一半。理所当然,这里学霸云集。他们中一些人有着《生活大爆炸》中“谢耳朵”式的天才思维,也有普通孩子难以体会的社交障碍。他们经常被人调侃,“学霸的世界我们不懂”。

  对此,北京大学心理卫生博士汪冰说:“人的成长过程,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任务,除了好好学习,社交也是青春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学习成绩中寻求心理平衡

  高三学生小华在同学眼中是一个特别“规整、踏实”的学生。他不爱开玩笑,上自习课有同学说话,他会主动阻止。课间有同学经过小华的桌边,跟他随口说句什么,往往会看到他抬起头,眼神迷茫,“啊,啥事?”明显没有从题海中缓过神来。这样的情况发生多次之后,不少同学都自觉愧疚,觉得打搅了小华,也就渐渐不再和他说话了。

  没有人和自己说话,小华觉得不是个事儿,“每天那么忙,哪有时间跟人厮混”。的确,他每天的行程是精确而固定的:早上5点半起床,整理错题到7点,之后上学;课间要么去厕所,要么去办公室抢位置问问题(课间问问题学生太多,谁跑得快谁先问);下午6点50放学,在食堂吃完饭,要赶在7点20之前回到教室;下晚自习回家,再学到凌晨1点。“有时候吃饭,吃着吃着就睡着了”。

  对此汪冰分析说,比起社交,学习获得成就感的可控性显然更高——花多少时间,获得多少分数。

  “看一本书不需要妥协,不需要跟人打交道;和人打交道,需要去建立关系,照顾别人的情绪,多麻烦。”汪冰说,“就像让爸爸选择忙事业还是忙孩子:忙事业一个小时会获得实在的回报;忙孩子一个小时,可能什么都没有。”所以,喜欢某个学科、学起来不累,这对学霸来说可控性强、成就感高,不愿意在社交上投入过多精力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一个孩子本身就有社交障碍,学习好也会成为获得心理平衡的方式。”汪冰解释,在青春期,自我意识和价值感依赖于他人——他们喜不喜欢我。然而,在中学还有另外一种评价维度——考试成绩,“如果一个篮子的鸡蛋(社交)都打碎了,那自然希望另一个篮子(学习成绩)里的鸡蛋多一些”。

  不和同伴社交也可以“吃得开”

  中午在食堂吃饭,大概是学业繁重的中学生唯一有机会闲聊的时间。尽管这30分钟之内,1000多名学生要完成下楼、排队、吃饭、回教室等一系列事情。

  在这难得的喘息中,一个“普通学生”发现:“我们会聊一些好玩的,明星八卦什么的;他们(学霸)在说学习经验,我们插不进去,也不感兴趣。他们有自己的圈子,像一个‘学习的利益团体’,有时候谈的东西很高级——我们还在刷题,他们在说不能光刷题,要有自己的‘体系’。”

  还有些学霸自认为每天都在与同学交流,并不存在社交障碍。然而,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交流只局限在学业问题上。一方面,他们“不知道如何开启话题,除非有人问我问题”,另一方面,其他同学觉得很难融入,“跟他们在一起总会有心理压力,除了问问题,不知道说什么”,“感觉很有距离感,就像不在同一个世界”。

  汪冰说,必须承认有一些孩子比同龄人早熟,有的人之所以成为学霸,的确是因为早慧,学习上领悟也更快,“既然能聊世界和平问题,就不愿意聊明星娱乐八卦”。这类学霸其实是在找适合自己深度的话题,既然在现实中找不到可以交流的人,那就在书本中寻找。

  不过,汪冰提醒,有些孩子也可能是从小被教育,对“有用”“没用”特别在意。“在父母的教育观念里,孩子关注琐碎生活就是在浪费时间,不如去做两道题。渐渐地,孩子就会觉得深奥的东西才是有意义的,放松是无意义的。他们不知道,其实浪费生命也是生命的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中学生不和同伴社交是可以“吃得开”的。“你在班里是第一名,就算不跟同学社交,老师也会跟你社交。而这是在大学和成人社会中不可能出现的。”汪冰说。

  一名中学班主任认为,那些埋头苦读的学生,学习自觉性较高,相对投入时间较多,所以参与的社交活动相对较少,“这是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而“早慧型”学生比较聪明,思维方式与其他人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容易抱团——总之一切都是合情合理的,老师都爱。

  社交能力不会随着年龄自然习得

  在一些学霸看来,因为过于关注学业而疏远了朋友并不是一件特别要紧的事。有人说,“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任务,高中不拼一把什么时候拼?至于社交,到大学再说也不迟。”

  “他怎么知道上大学之后有时间社交?还不是父母灌输的观点。有的家长会说,你现在好好学习,考上好学校才是正道,等上了名校,去交名校的朋友多好。有一名家长更让人震惊,他特别得意地跟我说,他和孩子达成共识,博士毕业前不谈恋爱。”汪冰说。

  然而,到了大学就会自然学会社交吗?当一个人到了18岁,大家都默认能以成年人的方式和他交往,谁也不会想到这人在青春期没有足够的社会交往经验。对学霸来说,没有了班主任老师的保驾护航,以一己之力和室友朝夕相处,就必须进行同伴社交。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进了大学之后,会觉得不适应的原因之一。

  汪冰说:“有些能力不会随着年龄自然习得。青春期是形成自我意识的关键时期,如果青春期时同学都不喜欢你,潜意识中就会觉得自己不擅长和人打交道,会自卑、羞涩。青春期社交关系如何,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持久的,这种负面印象不会因为你上了名校就改善。”

  在中学,学霸其实是考霸,而社交和考试的最大区别在于,没有唯一答案和正确答案。“所以,在大学最厉害的人往往并不是学霸,而是社交能力强的人。”汪冰说。

  况且,学霸永远是相对的。“好多北大学生进大学前都是学霸,入学后却泯于众人。相对来说,社交能力强的孩子会更容易适应这种落差,他们不会让自己处于孤独之中,会去交流、分享。”

-更多-

最新教员

  1. 随教员 安徽科技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 蔚教员 内蒙古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3. 张教员 内蒙古师范大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4. 史老师 中学二级教师 生物
  5. 梁教员 内蒙古工业大学 英语
  6. 达教员 杜伦大学 考古学
  7. 石教员 包头师范学院 英语
  8. 郑教员 内蒙古大学 行政管理
  9. 胡教员 内蒙古工业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